喂,是小杨吗?”
“是的,我是杨旭,刘大爷,请问您有什么事吗?”听到电话那头帮扶对象刘大伟老人稍显不安的声音,我顿时心里一怔,莫名的担心油然而生,便焦急的问到。
“我没有什么事,因为这两天没见到你来,所以我打电话问一下你是不是调走了。”
“刘大爷,我没有调走,因为有事请了两天假,所以才没来,过两天我会来看您的。”听到老人说没事后,我也平静了下来。
一通电话,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两年前。
刘大爷是我帮扶的贫困户之一,今年72岁,妻子患有轻度精神障碍,生活不能自理,有一个儿子,现举家外出务工,家里所有的压力都落在了刘大爷的头上。
我还清晰记得第一次走进刘大爷家里的场景,老两口居住在四十平米左右的房子里,左边的小平房是卧室,右边的小瓦房是厨房,因为常年烧柴火,四面墙被熏得漆黑,家里物品摆放无序,一片狼藉。最“要命”的是,老人怕喂养的鸡被人偷盗,将两个大鸡笼放在卧室,人鸡共住一室。
结合全村人居环境整治,粉刷室内外墙壁、硬化院坝、层板封顶、有序摆放物品,成为我开展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。鉴于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奖金尚未拨付到位,我又先行垫付了相关材料费。
通过两个月的努力,刘大爷家的住房虽面积不大,但总算变得干净整洁。
因刘大爷已到古稀之年,身体还是有一些问题,时常会出现头晕目眩、四肢无力的情况,平时都是靠吃药缓解这些症状。我多次要求送老人到医院做检查,但刘大爷碍于各种原因婉言相拒。
得知刘大爷的儿子从外地务工回来了,我便迫不及待找到他,告知刘大爷的身体状况,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:“百善孝为先,帮扶干部永远也替代不了儿女,作为子女,尽孝是人生最重要的任务,也是最重大的责任,只有父母身体健康,儿女才能安心在外闯荡”。
一段时间后,老人电话告知我其子已经带其到医院检查过身体了,没有大碍。得知这一消息,我悬着的心总算可以落下了。
现在,在我的帮助之下,在低保、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精神障碍有奖监护等政策的保障下,老人的小康之路也越来越近了。
一次次走访、一次次交流,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。“你虽不是我的亲人,但你比我的亲人还亲”。刘大爷的这句话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里。
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中,帮扶干部最重要的是走进帮扶对象的内心,真正了解他们想什么、需要什么、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,然后用力、用心、用情的帮助他们,帮扶就是将彼此的心拉近,帮扶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,这才是帮扶工作的最大意义。
( 盘州市纪委监委 杨旭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