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图为朱逢甲《间书》封面
涂令恒,贵州普安县(今六盘水市盘州市)人,农民起义军首领。
清朝末年,贵州各地各民族群众纷纷起义,武力对抗清政权的残酷统治,使得清政府手忙脚乱疲于应付。“涂令恒变乱”也就是其中之一。
咸丰四年(公元1854年),涂令恒联络武生李林春在今兴仁县巴铃起义,军队一分为二,分别攻打府城(今安龙县)及贞丰州二城。云贵总督吴振棫立即调兵驰援,尾追涂令恒军,击毙起义农民军百余人。
农历十一月初三日起,起义农民军围攻府城,知府张锳率兵奋力作战,击毙攻城农民军千余人,并生擒了攻城农民军大王、元帅及农民军一百余人。剩余的农民军抵敌不过,往府城北乡屯脚(今兴仁县屯脚镇)撤退。屯脚地方武装力量与农民军进行激烈战斗,刺死涂令恒及其手下王丙、熊喜等首领。
首领虽牺牲,战事却并未就此结束。而后张锳等清军首领率领士兵多次围剿农民军,清兵甚至动用了铁炮轰击等手段,战事激烈,农民军渐渐不支,元帅冉秉忠等七人阵亡、五人被俘。其余的农民军虽然踞险抗拒,由于武力悬殊,仍被攻克。
与此同时,进攻贞丰州的农民军,同样受到清军的打击。农民军围攻贞丰州城,比围攻兴义府城还早了两天,但由于军力不对等,此部分农民军被清军击退,凭借险峻山势抵抗清军。后被清兵绕道袭击,农民军慌忙应战,数十人阵亡,三十余人被俘。
涂令恒带头的这起农民起义,他们头缠红巾,竖起“天波佛主平南王”大旗,攻下新城(今兴仁)、普安等地,围攻兴义七天七夜。后因清廷派军围剿,涂令恒等农民军壮烈牺牲。
从竖起的“天波佛主平南王”旗号可以看出,这次农民起义具有一定局限性,是以民间宗教作为起义基础和号召工具。正因为如此,目前研究贵州战争及民间宗教的专家,都对涂令恒事件有所提及。
涂令恒所率领的农民军被清政府残酷镇压,但“涂令恒变乱”的余音并未就此戛然而止。受涂令恒带领农民起义的影响,之后牵连进来的中央大员及地方军政要员、地方武装势力不计其数,严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实力,撼动了清朝政权的基石。
咸丰五年(1855年),奇才朱逢甲编辑成一本《间书》,在自序中留下这样一段话:……去岁修《兴义府志》成,值兴义伪平南王变起,身率弁兵,转战普安……。这其中的“伪平南王”,就是涂令恒。
(六盘水市纪委监委)